依托“高精度复合成型、耐候性材料适配、批量化稳定性控制”等核心技术,我们的装备可深度覆盖汽车行业密封、减震、内饰、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件生产,同时满足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共性需求(如轻量化、耐久性)与差异化标准(如耐高压密封、抗电晕)。具体应用如下:
- 汽车密封与减震系统:聚焦“长效密封与低噪减震”
1.1 车身密封件生产
依托纺织品(聚酯帘布、尼龙帆布)双面连续贴胶与高精度压延技术,生产车门、车窗、舱体核心密封件:
车门框密封条:采用“三元乙丙橡胶+钢芯骨架+植绒层”复合结构。设备通过多辊压延同步控制胶料温度(160-180℃)与压力,确保橡胶与钢芯骨架紧密粘合(剥离强度≥8N/cm),并在线完成植绒层粘合(植绒附着力≥5N/25mm),避免植绒在低温(-40℃)或高温(80℃)环境下脱落,满足整车运行15万公里后密封性能衰减≤10%的标准。
动力电池舱密封条:为满足新能源车高压舱防水防尘需求,设备可生产“硅橡胶+玻璃纤维布”复合密封条。压延工艺控制胶层厚度偏差≤0.02mm,确保密封面与舱体完美贴合,满足IP6K9K防护等级(高压喷水无渗漏),且其耐电晕性(耐受≥10kV电压1000小时)适应电池舱高压环境。
1.2 减震降噪部件
采用橡胶片材压合与复合贴胶技术,生产汽车底盘与动力系统减震件:
发动机悬置减震垫:采用“天然橡胶+聚酯帘布+金属衬层”三层复合结构。设备通过连续贴胶技术实现橡胶与金属无气泡粘合,且橡胶层弹性模量控制在5-8MPa(偏差≤5%),确保减震效率≥80%,降低发动机传递至车身的噪声(衰减≥25dB)。
底盘衬套:针对麦弗逊悬架橡胶衬套,设备通过压延生产“氯丁胶薄片(0.3-0.5mm)+帘布增强层”复合结构,经成型硫化后形成高刚性衬套(径向刚度≥150N/mm),适应车辆转向时的抗变形需求,且耐疲劳性(100万次循环无裂纹)满足整车生命周期要求。
- 汽车内饰与功能件:平衡“质感、环保与轻量化”
2.1 内饰复合件
通过橡塑材料压延与纺织品贴胶技术,生产仪表板、门板等内饰组件:
仪表板表皮:采用“PVC/ABS合金橡胶+无纺布基材”压延复合。设备可同步完成橡胶着色(如仿皮革纹理)、压花(Ra≤0.8μm)与基材粘合,生产速度达15米/分钟;通过控制压延温度梯度,确保表皮热收缩率≤0.3%,避免长期使用后起皱。成品满足车内VOC(挥发性有机物)≤50μgC/g的标准。
门板扶手加强层:采用“玻璃纤维毡+PP橡胶”连续贴胶压延形成轻量化加强板(密度≤1.2g/cm³),替代传统金属骨架,减重30%的同时实现弯曲强度≥80MPa,适应新能源车轻量化需求。
2.2 功能内饰配件
安全带导向片:通过压延机生产“尼龙帆布+TPU橡胶层”复合片材,经裁切成型为导向片。橡胶层摩擦系数控制在0.3-0.4(偏差≤0.02),确保安全带顺畅收回(阻力≤5N),且耐老化性(120℃下1000小时无裂痕)满足车辆日照环境需求。
行李箱防水垫:采用“涤纶布+PVC橡胶层”双面贴胶工艺,胶层厚度均匀(偏差≤0.03mm),确保防水性(0.1MPa压力30分钟无渗漏);同时压延防滑纹理(凸起高度0.5-1mm)增强物品固定性,适应SUV与轿车行李箱使用场景。
- 轮胎与动力传动系统:支撑“安全、高效与长效”
3.1 轮胎核心部件生产
延续轮胎气密层、气密层薄片压延技术,适应轮胎安全性能需求:
轮胎气密层:采用丁基橡胶薄片(厚度0.3-0.5mm)压延。设备通过高精度辊隙控制(偏差≤0.01mm)确保薄膜透气性≤10⁻⁸cm³/(cm·s·Pa),将轮胎月漏气率降低至≤0.5%,适应新能源车低滚阻轮胎需求。
胎体增强层:聚酯帘布经双面贴胶后压延定型,橡胶层与帘布粘合强度≥10N/mm,提升胎体抗冲击性(可承受80km/h障碍物冲击无爆胎),适应商用车与越野车复杂路况。
3.2 传动与管路系统
同步带与传动带:采用“玻璃纤维帘布+氯丁胶”连续贴胶压延,生产发动机正时同步带。设备控制带体厚度偏差≤0.02mm,确保传动精度(相位误差≤0.5°),且耐油耐温(-30℃至120℃性能无衰减),使用寿命≥15万公里。
燃油/冷却液管路:通过压延机生产“耐油丁腈胶内层+增强帘布+三元乙丙外层”复合胶管。内胶层厚度均匀(偏差≤0.03mm)确保耐燃油渗透性(24小时重量损失≤0.5%),适应传统燃油车与混动车型燃油系统;针对新能源车冷却液管路,可生产“硅胶内层+聚酯布增强层”,耐乙二醇腐蚀(1000小时无溶胀),满足电池热管理循环需求。
- 技术适配汽车行业核心优势
满足严苛标准:设备生产的部件可通过车规级认证(如ISO 16232、SAE J2000),适应高低温(-40℃至120℃)、振动(10-2000Hz)、化学腐蚀(燃油、冷却液)等极端环境。
支撑轻量化与集成化:通过“纺织品增强+薄胶层复合”技术,部件重量较传统工艺降低20%-30%,且一体化生产减少拼接环节(如密封条一次成型替代3次粘合),提升装配效率。
批量化稳定性:连续生产模式确保同批次产品性能偏差≤3%(如减震件弹性模量、密封条截面尺寸),满足车企百万辆级量产一致性要求。
通过覆盖“密封-减震-内饰-动力”全汽车链条核心部件生产,我们的装备既可满足传统燃油车耐久性需求,又能适配新能源车高压、轻量化、低VOC标准,成为车企提升产品可靠性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装备支撑。